中國最神奇的村莊!見樹不見村,進村不見房,聞聲不見人!這種奇特的民居在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,佩服祖先的智慧!!!

. 顯示和隱藏文字特效

中國最神奇的村莊!見樹不見村,進村不見房,聞聲不見人!這種奇特的民居在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,佩服祖先的智慧!!!寶貴的建築遺產,4000多年歷史了,世界獨一無二!


14539471664941.jpg

14539471667433.jpg

中國之大,總有你意想不到的美!

地坑院,你聽過嗎?

又叫地窯,是中國最風情的窯洞!

不在陝北,而在河南!

去逛了你會慨嘆:

真是好地方,

這地坑一點兒都不坑!

14539471664089.jpg

14539471688161.jpg

4000多年歷史了,世界獨一無二!

地坑院也叫天井院,地坑院,當地人稱為「天井院」、「地陰坑」、「地窯」。據考證,天井窯院距今已有1500--2000的歷史,屬於黃土高原地域獨具特色的民居形式,是人類「穴居」發展史演變的實物見證。這種奇特的民居形式,在中國乃至世界上獨一無二。

14539471718941.jpg

14539471725650.jpg

地下四合院:挖個坑,建個院子

地坑院,被稱為中國北方的「地下四合院」。地坑院在河南省三門峽境內保存較好,至今仍有100多個地下村落、近萬座天井院。

1453947172575.jpg

14539471745675.jpg

陝縣地坑院最早的航拍圖

14539471743419.jpg

(德國飛行員武爾夫-迪特·格拉夫·卡斯特爾-呂登豪森,於1933年-1936年間拍攝)

一個人挖它個二三年,能讓幾代人住上上百年。

14539471745667.jpg

14539471758717.jpg

奇特的體驗

見樹不見村,進村不見房,聞聲不見人!

地坑窯院之形,村村皆如此,家家一模樣。

14539471751403.jpg

遠而眺之,進村不見院,只聞人語響。犬吠雞鳴音,不知何處覓。窯頂阡陌橫,女牆幾相同。

1453947175855.jpg

近而察之,炊煙裊裊,地下人往來,梨樹濃陰,投院中沁人清涼。

14539471769644.jpg

春日百花盛開,奼紫嫣紅;

14539471771947.jpg

14539471664089.jpg

夏日綠樹四合,鬱鬱蔥蔥;

14539471796400.jpg

14539471813822.jpg

秋日微風靜掃,落葉繽紛;

14539471812989.jpg

冬日銀妝素裹,黃塬冰封。

14539471827766.jpg

14539471828118.jpg

地下陽光房:冬暖夏涼

地下陽光房,溫度常年在20℃左右,天然空調,恆溫住宅。

14539471823068.jpg

無論外面刮多大風,裡面的風都很小。窯洞內一側有灶和炕相連,冬天炕上很暖和。

14539471826395.jpg

14539471831859.jpg

地平線下的人間煙火

這是黃土高原地帶生長的人與黃土深深的依戀之情,祖祖輩輩黃土人割捨不盡流淌著的血脈。

14539471853536.jpg

窯中灶台連暖炕,地坑小院石圍牆,蜿蜒曲徑通院落,年代久遠情意長。

14539471865413.jpg

站在地坑院落中抬頭仰看,一方天地,日走雲遷,歲月匆匆;

14539471867677.jpg

環視院落,煙熏火燎,質樸自然。大院里一溜排開的七口鐵鍋,承載了多少溫情和回憶。

14539471875153.jpg

過山灶

過山灶,是這裡的民俗。它由一排爐灶串聯而成,有7~8個灶眼,柴火在灶的一頭燒,熱量穿過灶膛送到每個灶台。

14539471879490.jpg

由於離火的距離遠近不一樣,每個灶台的火力大小自然有別,正好為廚師炒、悶、燉、蒸,提供不同火候。

145394718855.jpg

據說這個區域,紅白喜事、逢年過節都興十碗席,菜譜不複雜,有葷有素。老鄉說,過山灶與十碗席是配套的,其中的7個熱菜正好一次性的就在灶上煮了。

14539471899011.jpg

當地的「柿子饃」很有特色,是用新鮮的柿子摻進麵粉、玉米面做的,蒸熟以後涼了吃味道好,吃了敗火。

14539471904430.jpg

剪紙,是陝縣地坑院民間的又一個傳統民俗, 這裡的民間藝人在全國剪紙大賽中,曾經多次得過金獎。

14539471927487.jpg

14539471963099.jpg

14539471992591.jpg

地坑院里的喜事、過大年,顯得格外紅火。

14539472006428.jpg

14539472018749.jpg

14539472013165.jpg

建築瑰寶

2011年「地坑院營造技藝」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,有著看似簡單卻高超的建築工藝。你肯定會想,這地坑院怎麼排水呢?

14539472022102.jpg

地坑院地處黃土高原邊緣,土層厚且堅硬,窯洞還是天然的溫度調節器,冬暖夏涼,特別是它建造簡單價廉,對昔日貧窮的山民來說,這樣的建築是再理想不過的了。

14539472032167.jpg

在平地挖一6至7米的四方深坑,然後再在坑的四壁鑿挖8至12孔窯洞居住。窯里多用土坯壘成火炕,供人休息。

14539472048832.jpg

要進入地院,需要穿過穿過十幾米長的門洞。單是門洞開在哪邊?都有很多講究,因為它是整個地坑院的關鍵所在。

1453947205818.jpg

14539472073570.jpg

出口是從窯院一角的窯洞內鑿出斜坡通向地面,為住戶進出之階梯式通道。在通道一旁挖有水井一眼,供人畜用水。

14539472079686.jpg

窯院除人住外,有單獨的窯洞作廚房、廁所、雞舍、畜圈。儲藏糧食用葦子打成的囤,下鋪麥糠,盛糧後上蓋麥糠再用泥封,儲存三年五載不生蟲,不腐爛。

1453947207462.jpg

文章部分已隱藏,請按【閱讀文章】 顯示全部文章  

...(【閱讀文章】 )


按讚 是一種 美德 轉發 分享 是一種 境界 你有什麼想法嗎?? 快留言!!

本篇文章取自網路,如有不適當或對文章出處有疑慮請來信告知,我們將會在最短時間撤除



本站小說章節所有內容均由粉絲提供,本站只做轉文,如果有能力,請到 起點支持正版小說